“Richard Markup v2 帮助文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个人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Richard Markup}} '''Richard Markup''' 是我专为 Richard ([https://space.bilibili.com/300711293 @天府灵山行者])的互动式小说设计的一种文本...”为内容创建页面)
 

2021年9月25日 (六) 16:54的最后版本

Richard Markup 是我专为 Richard (@天府灵山行者)的互动式小说设计的一种文本标记语言,它注重剧情逻辑,而数据存储、用户界面由解释器完成。

Richard Markup v2 抛弃了形似 HTML 的“标签”语法,混合使用缩进和大括号来表示文档结构。

目录

文件结构

Richard Markup 存储为.richard扩展名的文件。

文件的开头是头部信息,它写在<? ?>之间:

<?richard-markup v2 target=soullc charset=gb18030?>

其中v2是文件格式的版本号,target=soullc表示此 Richard Markup 文件是用来在灵魂实验室控制台运行的剧情文件,charset=gb18030表示文件使用 GB-18030 字符编码存储。

随后的内容是正文,由文本元素注释组成。

文本是除元素、注释外的文字内容,它会逐字显示在控制台上,一般每显示完一行后用户可以按任意键继续,并可以在逐字显示的过程中按任意键跳过。

元素会改变文本的行为。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类型,还可能有若干个属性和一些内容

在 Richard Markup v2 中元素有两种写法,块状行内

一个块状 s 元素:
@s: 这是块状 s 元素的内容。
    这也是。
    这还是。

一个行内 s 元素:{@s|这是行内 s 元素的内容。}

这里的两个s元素分别是块状元素和行内元素。

有一种元素类型――a,它不可以有内容,因此写法也有些不同:

一个块状 a 元素:
@a

一个行内 a 元素:{@a}

块状元素的内容可以包含另一个块状元素,而行内元素则不行;而块状和行内元素的内容都可以包含行内元素。

第一个块状 s 元素:
@s:
    这行文本属于第一个块状 s 元素。
    第二个块状 s 元素在第一个块状 s 元素里面:
    @s:
        {@s|{@s|{@s|{@s|禁止套娃!{@a}}}}}
        这行文本属于第二个块状 s 元素。
    @a
    这行文本还是属于第一个块状 s 元素。

如果元素有属性,它们写在元素的类型之后:

@s name=myElement color=red:
    这个块状 s 元素有一个 name 属性,属性的值为 myElement;
    还有一个 color 属性,值为 red。

{@s name=anotherElement|这个行内 s 元素有一个 name 属性。}

每个属性的名称用等于号分隔;如果值里有空格等引起歧义的字符,要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围起来。有的属性没有值,这时不用写等号。

块状元素的属性还可以这样写:

@s
    if="myVariable == 1"
    set="myVariable = 0"
    name=myElement
    color=red bgcolor=white
:
    这个 s 元素有很多属性。

@a
    else if="myVariable == 2"
    call=myElement

以井号开头的一行是注释,会被 Richard Markup 解释器忽略:

# 这是注释。

注意 Richard Markup 中的注释必须独占一行,不能写在一行正文的末尾。

元素和属性串讲

s元素

s元素代表文本片段,它必须有内容。

可以有一个name属性,指定片段的名称。也可以指定color属性来改变片段中文字的颜色。

@s name=welcome:
    欢迎来到{@s color=#33bfab|灵魂小站}!

a元素

a元素代表锚点(Anchor)。上文中已经讲过,它不能有内容。

可以有一个name属性指定锚点的名称。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个call属性,值是另一个有内容的元素的name,这样来重复使用那个元素。例如:

Love with {@s name=richard color=#baf|Richard} under epidemic
8B班同学{@a call=richard}。

块状a元素应当call一个块状元素,行内a元素应当call一个行内元素。

def元素

def元素专门用来定义需要重复使用的子程序(函数)。可以直接在它里面写若干个有name属性的元素,然后在其他地方用call属性来调用。如果程序在正常按顺序运行时,中途遇到def元素,会直接跳过。

@def:
    {@s name=richard color=#baf|Richard}
    {@s name=sunny color=#daf|Sunny}
    @s name=separator:
        Love with {@a call=richard} under epidemic
        ♡♡♡♡♡♡♡♡♡♡♡♡♡♡♡♡♡♡♡♡♡♡♡♡♡♡♡♡♡

choiceschoiceprompt元素

choices代表一个互动选择题,它的内容是一个可省略的prompt和若干个choice。可以给choices指定name属性。

prompt表示选择题的提示文本;choice表示一个选项,它的内容是选项的文案。可以有一个goto属性,指定当选项被选定后要跳转到的位置。

Hello, world!
@choices:
    {@prompt|Are you...}
    {@choice call=youare_roy|Roy}
    {@choice call=youare_richard|Richard}
    {@choice call=youare_neither|Neither}
@def:
    @s name=youare_roy:
        Hi, {@s color=12|Roy}!
    @s name=youare_richard:
        Hello {@s color=15|Richard}!
    @s name=youare_neither:
        Hello... whoever you are!

另外,还可以用script元素来嵌入JavaScript代码。

ifelseset属性

除了上文提到的属性之外,还可以给元素添加ifelseset属性。

set属性用来存储和修改变量。变量名可以由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但不能以数字开头。目前变量只能是浮点数。set属性像这样表示:set="变量名 = 表达式"

set属性单独不会对剧情造成影响,要配合ifelse属性使用。这两个属性用来控制元素是否会运行。else属性没有值,直接在开始标签中写else即可;if属性的值是一个表达式,像这样:if="表达式"。带else的元素必须跟在带if的元素后面;可以连用elseif来达到“elif”的效果。

如果给定的条件成立(表达式的结果不是0),元素的内容、上面的callset属性会正常运行;否则整个元素会被跳过。如果是choice,则控制的是这个选项是否会显示。

元素上的属性总是按“else——if——set——call”的顺序执行,无论它们实际出现的顺序。

表达式中可以使用数字字面量(如123)、其他变量、运算符和圆括号。可用的运算符有:

  1. 乘除运算符:乘*、除/、取模%
  2. 加减运算符:加+、减-
  3. 比较运算符:等于==、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不等于!=
  4. 逻辑运算符:与and、或or

在不加括号的情况下,运算顺序就按以上四类的顺序进行,且andor先进行。

如果一个变量还没有创建,默认它的值是0。

@a set="crap = 20";
@choices:
    {@prompt:这是一道选择题}
    {@choice set="crap = crap + 40"|az}
    {@choice set="crap = crap * 4"|az}
    {@choice set="crap = crap - 10"|az}
@s if="crap < 20":
    crap现在小于20
@s else if="crap < 60":
    crap现在大于或等于20,小于60
@s else:
    crap现在大于或等于60

建议使用一个_choice变量来存储选择的选项,代替goto

@choices:
    {@prompt:Are you...}
    {@choice set="_choice = 1"|Roy}
    {@choice set="_choice = 2"|Richard}
    {@choice set="_choice = 3"|Neither}
@s if="_choice == 1":
    Hi, {@s color=12|Roy}!
@s else if="_choice == 2":
    Hello {@s color=15|Richard}!
@s else:
    Hello... whoever you are!

原文发布于2021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