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的发展历程

来自个人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Wikipedia-2015-05-10.png

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受欢迎的50个网站之一。它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维客网站,也是维客网站的典型代表。维基百科是一部巨大的网络百科全书,它力图通过散布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协同写作来形成一部国际性的百科全书。它集包容性和开发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包容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而且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允许任何第三方复制、修改、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且这种权力是不受限制的。

维基百科是由吉米·威尔士创办的,它的出现与一个名叫Nupedia的项目有很大的渊源。早在1999年的时候,吉米·威尔士就组织过Nupedia--一个百科全书项目,Nupedia虽然拥有几名博士主编,但是由于项目处于严格的控制,并且只有专业资格的使用者才能做出贡献,所以他们只收录了几百篇文章,而且条目的撰写进度也十分缓慢。面对这种情况,项目总编辑拉里·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Inc.的总裁兼CEO,对如何通过创建一个更加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佛尼亚州,吉米·威尔士、拉里·桑格和一位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在晚餐中谈起Wiki,桑格意识到这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重要工具--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于是桑格建议威尔士在Nupedia中创建一个Wiki网站,许多人也建议在Nupedia中使用wiki技术,让一般大众也参与其中,从而使Nupedia更加开放、完整。

1月10日,Nupedia的第一个Wiki网站上线。然而,Nupedia的编写者人员不同意让一个Wiki网站加入到这个项目计划中。因此,吉米·威尔士就赞助带宽和服务器,形成了一个新的计划,改用Wikipedia(维基百科)作为名称,并使用自己的网络域名--Wikipedia.com,1月15日在维基百科正式启动。虽然,最终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Nupedia项目走向了流产,但是维基百科却展现它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经过了Slashdot的三次报道后,维基百科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Google每天为它带来上千人的流量也让它更加大步前进。

维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以来,到2012年7月为止,维基百科总登记用户超过2960万人,共拥有282种语言版本的超过1800万的词条,总编辑次数超过11亿次。根据Alexa网络流量统计排名,维基百科目前为世界网站流量排名第六大网站(顶峰时为第五大)与第一大无广告网站。

通过众多参与者的多人协同,维基百科表现出了极为优秀的成长性。2001年2月1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1000个条目,9月7日达到10000个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个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2001年5月,维基百科迎来它的“国际化”。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阿拉伯语、汉语、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当年9月,又有3个语言版本加入了维基百科大家族。而到了该年年末,挪威语等另外3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理由是未来可能会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后来,自由百科的用户表示不排除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这场纷争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导致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2002年维基百科面临着发表偏激观点的冲击。当年3月,用户ID24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了许多极左文章,关于他的激烈讨论导致严重的人身攻击,吉米·威尔士最后于该年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允许继续浏览)。而经常在德国历史方面文章中发表亲右观点并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2002年8月,在吉米·威尔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不久,维基百科的网址从wikipedia.com变为wikipedia.org。

2002年10月,Derek Ramsey(Ram-Man)使用机器人软件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同时,类似的程序还用于部分其他议题。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正式开始;他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3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支援Tex数学公式显示,代码由Taw编写。

2003年1月2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了10万个条目;两天之后,名列第二的德文维基百科,也达到了1万个条目的里程碑。

2011年1月维基百科走过了十年不寻常的道路。

维基百科是“纯洁的”,因为他一直坚守着“非盈利性”的堡垒。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是参与者热情免费提供的,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同样也是不需要支付报酬的志愿者,这样看来,网站似乎是“只收不出”。其实不然,维基百科的运行也需要很多费用,比如服务带宽,这对于网站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让免费的维基百科保住生命力,继续运行下去,资金成为了创建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许多人建议维基百科采用广告,但是很快有人想到,如果维基百科真的做成了规模庞大的商业性网站,用户们很可能不再心甘情愿免费投稿。维基百科就像一位不富裕然而又满腹经纶的贤士,用它特有的亲和力和知识吸引着全球的人们,和所有志愿者一起“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很大程度上看来,维基百科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非盈利性。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也一直坚持着维基百科德公益性,不在网站投放广告,不以公司模式运营,他努力避免出现任何商业元素。这样,维基百科唯一的“盈利模式”就是接受捐赠--像很多开源项目一样。据悉,维基百科为世界网站流量排名第六大网站,但同时它又是无广告的第一大网站。

如今,在维基百科中,已经有上千万的词条和几百个语言版本为大众所享有,它庞大的词条规模已经超过任何一本传统的百科全书,并且依托网络的时效性,更新迅速,这也是让传统百科全书望尘莫及的。